建模过程总结
本文最后更新于 183 天前,如有失效请评论区留言。

整个建模过程,个人总结来说应该分为3个阶段

  1. 前期准备工作,了解问题领域的现状,做好目标分析
  2. 做好模块的划分以及具体模块的设计
  3. 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反思,包括目标的达成情况、设计的实现情况,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

前期准备工作

了解问题领域

了解业务概况

在这一步,我们需要了解现在业务的“概况”,强调一定是概况,现在还没到具体详细分析业务的时候。了解业务概况,主要就是了解业务的目标,动机,和主要的流程。以及业务的主要上下游和会有哪些涉众。

整理业务目标

了解概况后,我们就可以整理“本次”需要建设的业务目标,目标一定要是可以量化的值,比如“让流程从10步简化为5步”,“让操作时间节省30%”这种,而不是“让流程更加简便”,“让操作更快”。

做好涉众分析

根据业务目标认清受众

涉众是与要建设的业务系统相关的一切人和事。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,涉众不等于用户,通常意义上的用户是指系统的使用者,而这仅是涉众中的一部分。如何理解与业务系统相关的一切人和事呢?凡是与这个项目有利益关系的人和事都是涉众,他们都可能对系统建设造成影响。

在这一步,按照书里所说,主要根据分析方法,产出涉众分析报告和用户分析报告。

需要注意,需要按照引用的说明里来区分涉众和用户,比如在一个系统建设初期,涉众包括所有流程中的参与方和相关利益方。比如我们要修一条铁路,那么从铁路局,到建筑局,到建筑工人,到需要拆迁的那些人,其中的涉众无比之广,我们在准备工作时就需要尽可能考虑这些涉众对这件事不同的需求,来避免后续无意义的纠纷或者纠正。

举例而言,对于一个登录功能而言:

涉众分析报告

| 编号 | 涉众名称 | 涉众描述 | 期望 |
| 001 | 老板| 公司老板 | 尽可能省钱 |
| 002 | 项目经理| 项目经理 | 不要延期 |
| 003 | 年轻用户 | 55岁以下的用户 | 界面漂亮 |
| 004 | 老年用户| 55岁及以上的用户 | 操作简单易用|
| 005 | 安全负责人 | 安全工程师 | 系统符合等保标准,无隐私和泄露风险 |
| 006 | …… | …… | …… |

我们可以看到,涉众包括了这个系统影响到的各式各样的人,从甲方到乙方到实施方等,在分析涉众的需求的时候都需要将他们的诉求尽可能的罗列出来,在实际实施和后续操作时,再按照优先级以及系统愿景综合做取舍。按照阿布思考法来说,我们这一步需要在给定时间内尽可能的考虑涉众的期望,但不能因为涉众过多,过广,期望五花八门或者无法想象,而放弃这一环节。

用户分析报告

用户分析报告与涉众分析报告相同,甚至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因为用户是涉众的一部分,只是其中的子集,这里就不再赘述了。

系统或者业务模块的划分以及模块的设计

笔者因为是做后端技术的,所以这部分的思考以及篇幅会更多一些

两种划分模块的方式

模块划分一般有2种方式,也就是目前诞生的大多数架构设计背后的划分方式

按照流程(过程)划分

这是大多数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所带来最基本的划分,划分的手段是根据系统提供的用例以及能力进行最底层的区分,其他的上层合并聚合也是一些底层过程的聚合,比如:注册+登录+忘记密码=登录模块

这种划分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:

  1. 根据业务流程来,整个设计以及边界都依据业务操作以及业务流程
  2. 每个模块,往往是从业务流程本身直接穿透到对应表模型,核心目的只是为了完成操作
  3. 很少复用,因为复用在这种划分模式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,复用反而在这种划分是不应该被推荐的

举个例子,我们一些大多数系统,其实都是按照这种思路去设计的,或者说,大部分没有进行“设计”的系统,都是依循的这种方式。

最常见的,我们开发一个登录流程,就从接口到用户表直接干下去,我们再开发一个注册流程,也是这样,再来个忘记密码,也是如此。

优点:

  1. 耦合低,单流程开发中,只需要专注于自己流程所涉及到的表以及状态关系表示
  2. 思考和抽象成本低,力大砖飞

缺点:

  1. 会出现很多重复代码或者重复工作,令一些人忍不住去复用,带来更多的问题
  2. 当依赖同一个表或者同几张表的流程过多时,这种复用反而也难以避免,导致这种因为表而导致的影响很难被评估
  3. 往往自己的流程有时对其他的流程会产生入侵,此时会因为对他人流程不熟悉,改出更多的问题(比如新增登录日志的管理台查看功能,就一定会对登录流程产生入侵,因为要在登录时进行埋点

{{< admonition type=note title="复用不一定是好事" >}}
复用也会带来依赖的耦合,被复用的越多,修改时影响的也就越多
当某次修改需要对复用的逻辑进行修改时,此时抽出复用方法放弃复用或者修改复用方法达到特殊目的,都不是一个好选择
如果一开始就没有选择抽象和聚合,后续仅仅从相同这个目标出发来复用方法,不是一个推荐的做法
{{< /admonition >}}

按照业务对象划分

这是目前一些流行的高大上的架构设计的背后逻辑,比如中台、领域驱动

这种设计的出发点是业务系统中的业务对象,从业务对象所具备的能力来进行设计

优点:

  1. 有了所谓边界的概念,因此跨流程之间的修改风险很低
  2. 在已经业务很清晰的领域,可以大大降低开发成本

缺点:

  1. 思考和抽象成本高,一般都是对已经成熟的系统重构,或者对业务已经很清晰的领域,才会使用
  2. 缺少明确的标准和落地方案,实际上是以架构个人理解以及想法去落实和实现的,理解成本反而更高
版权声明:除特殊说明,博客文章均为intotw原创,依据CC BY-SA 4.0许可证进行授权,转载请附上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